
(河南日报记者/李运海)昔日贫穷、偏僻、荒芜的小山村,如今在龙卧岩景区董事长孟繁亮的带领下,开发成了景色迷人,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很多贫困户因为在景区打工,或者开办农家乐脱贫。这是记者3月22日在卫辉市狮豹头乡龙卧岩村看到的小山村翻天覆地的巨变。
龙卧岩村是太行山东麓的一个贫困村,全村235户中有贫困户76户268人。这里人多地少,交通闭塞,村民们只靠一条羊肠小道能走出大山,结果越过越穷。

上图:龙卧岩景区董事长孟繁亮(中)在景区建设现场指导工作。
靠修路致富的孟繁亮看在眼中,疼在心中。他决心修一条宽阔的水泥路,让家乡与外面的世界连结起来,让父老乡亲走出大山脱贫致富。但与亲友们一商议,他改了主意。他说:“家乡的贫穷不是修条路能解决的。要想拔掉穷根,关键是找出一条适合家乡、具有持续发展的产业。这个产业就是旅游产业。”他觉得,把乡村游与扶贫相结合,既提升了乡村魅力,留着了乡愁,又拓宽了农民致富途径。
穷山薄地打粮食少,但却是发展旅游的宝山。从2010年开始,孟繁亮回到家乡,修路架桥,开发景点,建设宾馆等旅游服务设置,陆续投入7000多万元,将龙卧岩打造成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区。如今,这里仍然是机器轰鸣,塔吊高耸,景区的各项建设仍在加快进行中。

旅游扶贫带来龙卧岩村一片新气象,也催生贫困户脱贫致富。孟繁亮说:“景区的建设,能让村民干的就给村民。同时安排50多名村民在景区打工,其中有30多个贫困户,每人年收入都不低于2万元。”
为了更好的帮助村里的贫困户早日脱贫,景区还出台了补贴政策,一张床补贴120元,鼓励村民办家庭宾馆。目前,龙卧岩村已经有9家在景区办起了农家乐,并带动一些村民种菜、养猪。贫困户刘建生因孩子上学致贫,2015年他与另两个贫困户在景区合办一家农家乐,一年能挣20多万元,去年实现脱贫。他说:“要不是老孟在家乡发展旅游,给家乡开辟一条挣钱路,我们哪有条件脱贫致富呢。”
龙卧岩村的知名度高了,山区的粉条、小米等山货也成为抢手货。贫困户闫小龙原本在外打工,前年开始通过微商卖当地的土特产,一年的收入也超过10万元。他说:“村里路好了,与外界的联系紧密了,通过快递能快速将网上订购的土特产送到客户手中。”

“旅游扶贫实现农户脱贫致富,效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当地村干部介绍说。如今,龙卧岩村村内道路都硬化了,许多家庭盖了新房,买了轿车,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图:昔日龙卧岩村荒芜的乱山岗,已建成别墅林立环境优美的旅游避暑圣地。
龙卧岩村的巨变引起了相邻村庄的“眼红”。林州市临淇镇白泉村虽与龙卧岩村相邻,但分属于不同的县市。村干部找到孟繁亮,希望将白泉村也纳入景区开发中。孟繁亮说:“旅游扶贫没有属地界限,带动的越多越好。景区已经与白泉村签订了开发合同,准备修通村庄与景区连接的道路,并在村旁修建一个景区大门,共同开发,共同致富。”
“让贫困户依靠青山绿水,拔下穷根子,摘下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分享旅游经济发展红利。”卫辉市扶贫办主任杨卫中说,龙卧岩村去年被确定为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乡村旅游的崛起,正悄然改变着龙卧岩村,也成为拉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匹“黑马”。
(编辑:孟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