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中的新乡县东大阳堤村党总支书记陈来胜
█ 文/图 孟庆华 宋朝阳
前言:
讲好中国故事!
"发现河南(新乡)之美",展示河南人风采!
(魅力河南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别墅和高楼,一个个带着开心微笑的匆匆而过的“朝阳”人,在鸟语花香的绿树红花丛中若隐若现,这不正是我们现代都市人梦寐以求向往的的田园生活吗?这可不是高档休闲的度假村,而是昔日榜上有名,小伙子找对象都困难的省级“贫困村”——新乡县翟坡镇东大阳堤村。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那么,这个“火车头”是谁?是何方神圣?他又是如何把一个脏乱差的贫困村,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由落后到香窝窝的锐变。他不仅让村民都过上了甜蜜的幸福生活,还一跃成为了闻名省内外的小康村,美丽乡村振兴的先行者,成了十里八村人人羡慕,就连大姑娘小伙子找对象都向往的乡村都市。那么它又是如何华丽转身的?请看河南省劳模、中国好人、朝阳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来胜的家国情怀.......。
一、走进东大阳堤村
在新乡市西北约10公里处,有一个昔日曾经以脏乱差,道路坑坑洼洼,连续多次换届选举都无法完成,是“远近闻名”,的问题村,更是“省级贫困村”——东大阳堤村。它隶属新乡县翟坡镇,南接新乡县经济开发区,北临京广铁路,常住人口2000余人,户籍人口1600人,62名党员,25名村民代表。在新一届书记陈来胜的带领下,不仅带领乡亲们成功的脱贫致富,还成功的摘掉了,让人们嗤之以鼻的“贫困帽”。并于2014年建成了120户独院,6幢11层小高层,可容纳村民572户,配套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绿化面积50%以上的美丽乡村——朝阳社区。并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无邪教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河南最美乡村、省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居民小区、省旅游特色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市孝贤文化示范村等几十项殊荣。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是河南省委组织部首批通报表扬的基层党组织。
二、临危受命,“朝阳”旭日冉冉升起
2008年5月,是一个难忘的日子!经大多数村民推荐,翟坡镇党委经慎重考察后,陈来胜临危受命。但真正迈出那一步,选择是艰难的,是矛盾的。你放着挣钱的生意不做,非要去弄那个烂摊子,得罪人不说,村里还穷的叮当响,还得到贴钱,您图个啥?图个啥啊?只要能让咱村的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孩子们出去可以挺直腰杆,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拼上一把。
在亲朋好友的惋惜中,他毅然放弃了多年打拼,红红火火的快递公司,出任东大阳堤村党支部书记,成了群众眼中期待,希望的“父母官”。
三、陈来胜的“三板斧”
1、走进村民,架起“连心桥”
村里没有办公场所,陈来胜就利用每天早出晚归的两个时间点,站在村大路出口处,与过往的村民一个个打招呼寒暄。他用最简单的方式,无形中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关系。村民们有事找他,在哪遇到就坐在哪说,大路边、田埂上、家户门前、石墩,都成了他和村民说事的地方,如果遇到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即通知两委有关成员前来现场议事、现场解决。村民看到,一个多年不见,一个没有官架子的父母官,一个和村民没有距离,一心为民办实事和村民心连心的好书记来了。
2、吃出的甘甜,一口水井定人心
陈来胜刚上任时,村“道路坑洼难出行,路灯该明它不明,饮用水污染味难闻,村民个个怨声载道”。这个穷摊子,烂摊子等问题都迫在眉睫,那么,解决这些问题,该从何处入手?,陈书记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看到村民吃的是黄汤水,陈来胜当机立断,先打井!得让群众有健康的水吃!集体没有钱他先自己掏腰包,四处东奔西走“化缘”经多方筹集、争取项目,共筹资70多万元,打了一眼180多米的深水井,为全村通上了自来水。
打井的时候,正赶上农村三年一次的换届选举。这时,就有一些好心的村民议论纷纷,有的说:“来胜,别干了,干了也没人说您好,说不定打好井也是给别人做嫁衣。”有的说:“来胜,人家都是忙着拉选票,你还在这儿忙打井,真是不知道那头轻那头重。”但是也有群众说,你看来胜上任后,仅仅半年,就灯亮了、水甜了、路不泥了,让咱村环境大变样,这样的干部咱应该支持他的工作啊。听到这些话,陈来胜心里敞亮了:“我当村干部就是给群众办事的。即便群众不选我,我也要把井打好!”让全村人都喝上甘甜的好水。
这一口井,打出了村党支部的威信,打出了群众的信任,为未来的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群众都说,陈来胜真心是在为群众办事,这样的村干部,俺们满意!
3、治穷先治乱 民主决策得民心
通过几个月的摸底调研。陈来胜认为:“要治穷,必先治乱。”治乱就要先解决东大阳堤村的历史遗留问题。综合村里派系争斗根源,就是村级事务决策不民主,政务不公开,交流不通畅,为政不清廉。要彻底化解这些矛盾,首先要营造一个透明公正的大环境,让村民自觉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打造一个村民能够畅所欲言、民主决策村级事务的沟通交流平台。他开拓性地提出了,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实行村民民主协商的办法。
在村委换届选举中,为避免各姓氏宗派在海选过程中的争斗,采取村民民主协商的方式,由各姓氏宗族首轮推出能为村民办事的,能代表村民利益的,有名望有家族权威的25名村民为村民代表,负责收集各自分包的村民意见和建议,整理归纳向党支部反馈,并推选出有参选意向的村委班子候选人。然后,候选人对村级发展提出可行性实施规划,面向全体村民阐述“施政纲领”,优胜劣汰,靠能力赢取村民支持当选。公平竞争,也使各姓氏家族在协商中激发了乡村主人翁意识,促进了社会和谐,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政治活力,提升了村干部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探索、实践一三五乡村治理模式,为乡村振兴助力!
通过村级事务村民民主协商的有效实践,陈来胜进一步深化“四议两公开”,推行“村民代表提案制”,严守“小微权力”运行,创立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一三五工作法”。
2015年东大阳堤村按照新乡县委县政府要求开始推行“村民代表提案制”。在原有村民民主协商基础上,东大阳堤村形成了以月末例会以载体,五个提案步骤为过程的民主决策制度。每名村民代表分包10至15户,每月走访群众收集民情民意,汇报到村党支部。党支部梳理分类后,两委会讨论商议对策,经联席会审议、决议。监委会全程监督,形成决议后公示公开。依靠群众力量解决群众问题,运用群众智慧化解群众矛盾,激发了村民代表和群众参与村务自治的积极性。
陈来胜把本村村情与推行“村民代表提案制”相结合,实践过程中加以融合和改进,逐步探索形成了多元一体、联动高效、全面发展、良性循环的“一三五”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建强一个堡垒,即建强党支部。通过坚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规范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打造党建文化长廊、红色文化长廊等办法,不断夯实战斗堡垒,增强党支部凝聚力。“三”是抓好三支队伍,即:村三委队伍、党员队伍、村民代表队伍三支队伍。俗话说“一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是力量”。陈来胜在工作中,以“访、定、选、联、帮、建”六字法为抓手,大走访、细询访,定目标、定方案、定责任,选问题解决人,联党员、联村民代表、联村民,帮助解决困难、帮助解决问题,用网格化推进工作。通过抓理论学习、抓制度考核、抓帮带提升、抓群众评议,强化班子建设,促进班子团结,提升治理能力。“五”是健全五个机制,即:民主决策机制、综合治理机制、为民服务机制、文化建设机制、有效监督机制。五个机制的建立健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极大调动了党员干部群众参与村级治理的热情,解决了村两委班子不团结、集体经济发展薄弱、子女不养老等社会矛盾及民生问题,强化了村集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自治能力显著提高。
现在的东大阳堤村风清气正,尤其是2020年底的换届选举中,选民参选率几乎100%,四个年轻干部的得票率95%以上,这说明群众关心集体,群众满意干部的服务。这就是依靠抓党建抓出来了良好的政治生态,抓出来了优秀的农村干部队伍,抓出来了好党风好村风好民风。
五、大刀阔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1、属于集体的资产要收还给集体
由于历史种种原因,东大阳堤村多年来存在土地承包费不交、占用集体土地的企业厂房废弃荒芜等现象,这些问题个个都涉及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阻力较大,还极易导致矛盾激化。
骨头先挑硬的嗗,陈来胜决定先从解决砖瓦窑场的承包问题入手。因为涉及到利益问题,承包人坚决不同意重新签订合同,甚至威胁:“十几年别人都不敢来收我承包的地,你陈来胜太能?想要收回承包权,我可对你不客气!”但是,陈来胜认为他维护的是全体村民的利益,是集体的利益:“为村民办事,共产党员不怕打击报复!”通过多次反复交涉,承包人终于被他的执着打动,交出土地,仅此一项,每年村级财务净收入20余万元。加之对闲置企业及窑坑荒地重新组合招标承租,指导助推农民工再就业等,多措并举,集体年增收益达80余万元。时至今日,东大阳堤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近3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较十年前分别翻了4倍和71倍。
2、成立村工会,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工人权益。
随着企业的相继入驻,越来越多的村民就地就业,但企业与村民、企业与工人的矛盾,在日常生产中不断产生,造成了不良影响。陈来胜经过认真调研,与周边企业沟通结合,于2015年成立了工会联合会,会员3千多人,共辖9个中小企业工会,只有“统筹、协调”职能,没有“领导、统管”义务,形成了“支部领导、村里支持、工会运作、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谈到成立农村工会的初衷,陈来胜说:“本村有80%多的人都在附近企业工作,劳动纠纷、矛盾扯皮是常有的事,企业租用的地也是村里的,有些事企业处理起来挺棘手,一些人还不太相信企业工会,于是我们就在村上成立的工会联合会。主要是为了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双方权益、助推农民就业。”接着,陈来胜举了个例子。村民陈来泉在某公司干油漆工,一次干活时被掉落的设备砸伤了脚,导致残疾,感到企业处理的不妥,就去公司闹腾堵门。后来,由工会联合会出面调解,并通过法律程序,作了一次性赔偿了结。事后,工会联合会又按排受伤的陈来泉在村里值守停车棚,每月收入近千元,彻底解决了该村民的后顾之忧。
把工会联合会建在农村,解除了落地企业的地方困扰之忧,使企业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解除了村民找工作遇纠纷不懂依法处理的问题;又有效的保障了村民的权益。同时,在学习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普法教育,困难职工帮扶,活跃群众文体生活,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六、盖起希望的楼!小康路上,决不让一户掉队。
东大阳堤村东南是原来的古黄河大堤,村里的地势要比古大堤低近3米,每年夏季雨水充沛时,村里的大街小巷就被水淹的满满的,村民外出都得穿着胶鞋。这深深刺痛着陈来胜的心,萌生了建新村的想法。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让世世代代在这儿生活的村民搬迁,谈何容易?挨家走访、逐户动员,筹措资金、制定搬迁规则、商讨补偿方案等等事无具细,那几年里,他带领两委干部把办公室搬到了工地上,顶酷暑冒严寒,加班熬夜成了常态。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他向村民承诺,啥时候房子盖好,群众啥时候交钱选房。房子盖好了,村民凌晨1点便开始在球场上排队等待报新房,此情此景,让陈来胜这位年近花甲的党支部书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快去把村里所有超市的门叫开,把食品饮料都搬来,挨个发到群众手里,不能让咱的群众挨饿受冻,更不能让大家在幸福路上掉队!”
1、宅基地有偿退出,推进整村顺利搬迁
按照整体规划,东大阳堤村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以拆旧建新的模式整村搬迁,建设农民住宅小区,在保障农民户有所居的基础上,实现了最为彻底的农村宅基地改革。拆除老旧宅基地约400座,合300多亩土地,搬迁村民1500多人,完成了95%的整村搬迁。新村建设占地197亩,腾出老村350多亩土地,共节约出133亩土地,为后续老村宅基地入市做好了储备。
村两委根据新村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多次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扩大会议,让全体群众通过家族代表参与到“拆与不拆”的大讨论中,在讨论中既让群众看到新村建成后宜居社区的美好前景,又要让群众自愿克服资金瓶颈,群策群力,自愿投入到新村建设之中。最后形成了首期120幢独院别墅全部采取“群众自筹,村级代建,直接成本,拆旧入住”的模式。村干部个个更是身先士卒,日夜坚守在工地,亲自验料、收料,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确保让群众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建设之中。面对当时因原材料价格上涨,以至有的建筑商难以按合同执行,中途跑路,搁下了部分烂尾工程的状况,陈来胜带领村干部,义务参与完成了烂尾施工,硬是没让群众多掏一分钱。
一期工程的竣工与搬迁,使村民们18万元就可以住上310平方米的A区别墅以及15万元就可以住上275平方米的B区别墅,这个由群众自筹、村级代建的入住价格,直到现在都让人惊叹不已!大大激发了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凝聚了群众对建设具有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向心力。也使具有战略眼光的房地产开发商看到了在这里共同发展的商机,主动提出合作,以老村拆迁宅基土地置换方式,为村集体提供以建设成本价为基础,建造六栋现代化11层小高层民居的合作意向。由于农村宅基面积的特殊性,在二期工程拆搬过程中,许多群众的拆补费远远高于新村购房成本价格,使其在新村建设中充分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全面升级、全面进步、全面发展的实惠。
为了帮助贫困户、低保户、孤寡老人和孤儿等生活困难群众都能顺利搬迁,村集体力排万难建成了安居楼,总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每户平均面积110平方米。以上困难户除了拆除老村宅基,不用多花一分钱就可入住新房,并且设施一应俱全,不用装修。这项举措不仅帮助了本村生活困难的群众顺利搬迁,而且为本村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三治融合”推动村集体快速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东大阳堤村党支部坚持“三治并进”,确保了“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1、以自治为本。
每月28日按时召开例会,形成议事自治风尚。会上,村民代表们反映村民中的问题;村委干部汇报本月的两委工作和账务收支情况;两委干部同党员、村民代表进行对话;党员、村民代表对村务工作提质疑、提建议,村干部当场作出解答解释,同时把党务、村务、财务等情况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发布到每家每户,接受全体村民监督。党建工作和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消除了宗族派系的对立性,提高了农村干部的素质和执政能力。比如:智能停车棚的建设。刚搬到新社区时,有相当一部分群众住在高层楼上,一到下班、周末、放假时,楼下的车辆停的满满的,充电的、临时停靠的杂乱无章,而且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村民们苦不堪言。村民代表们在入户走访时,90%的群众都提出了共同的问题——停车难、充电难。于是村民代表们就把这个问题在月末例会上以提案书的形式反馈到了党支部,支部按照村民提出的申请,通过精准细致的入户调查,由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决议,审议、决议、公示过程由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建成了两座智能充电车棚,解决了群众停存车问题和电动车充电问题,消除了高层住宅的电车充电安全隐患,提高了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2、以法治为纲。
由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和志愿者组成了网格式的普法工作队,开展日常巡查、问题排查、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等工作,进一步提高村内治理人防能力。村内实现了100%的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街道、楼道亮化100%,住户100%安装防盗门,构建成为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平安村庄新格局。积极开展“法治知识进家庭”、“访民情、解民忧”“小院课堂”等普法知识讲座,每年“12.4”开展全国宪法宣传日等系列主题活动,向群众宣传法律,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通过走上街头等方式开展集中宣传,利用智慧社区平台、电子屏进行经常性宣传教育,由志愿者挨户走访、上门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等在村内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组织法治文艺娱乐队载歌载舞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举办书画展、猜谜语、有奖竞猜等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引导群众知法学法用法。自2020年,共发放法律法规、法治知识、平安建设、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各类宣传页、宣传册一千余份,开展普法知识讲座6次,提供各类咨询服务百余次。
3、以德治为先。
多年来,党支部坚持“文化活起来,文明树起来”的理念,一月迎新春联欢,二月元宵节篮球赛,三月“星级文明户”评比,四月生态保护,五月安全卫生,六月关爱下一代,七月庆祝党的生日,八月普法宣传,九月迎国庆,十月孝道文化宣传活动,十一月弘扬好家风,十二月诚信建设,月月有活动,每月一主题,把文明的理念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唤醒了群众“念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利用智慧平台、微信、固定橱窗宣传栏、流动宣传展板、广播、文艺演出等方式向群众做好党建廉政文化、依法治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工作的广泛宣传,让绝大多数群众参与,形成良好的德治局面,有效提升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在党支部引导下,群众自发组织义务打扫楼道卫生,为邻里创造了干净整洁的公共环境;村支书陈来胜带头移风易俗,家事简办,拒收礼金,有效扼制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新冠疫情防控中,村干部、党员带头,全体群众积极响应,向新乡县红十字会捐款47020元助力武汉抗疫,受到省委组织部首批通报表扬。
八、乡村振兴,文化先行。
1、农村美,不仅是环境美,更重要的农民心灵美。
东大阳堤村建成了村史馆、文化站、文化广场、健身广场、文化长廊、图书室等服务设施;配备了音响乐器200多件,固定宣传栏50个,电子宣传屏2个,流动宣传栏16块,图书3000余册,电视3台,电脑1台;成立了包括大鼓队、军鼓队、广场舞队、老年腰鼓队、旗袍走秀队、农民合唱队6支近200人的文化宣传队和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了孝心社区创建、社科普及、信用村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党的理论进基层、普法讲座、国学讲座、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家庭医疗常识、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消防演习等专题讲座;“尊亲敬老”“寻找村宝”“好婆婆 好媳妇”“五美庭院”“星级文明户认领”等文明创建活动,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农户家庭环境,提升了农民素质修养。已评选出199户十星级文明户,100户五星级文明户,100户五美庭院,“好婆婆 好媳妇”20名,选树乡村光荣榜人物13名,优秀志愿者35名。
2、尊老敬老,爱在行动。
陈来胜常说:“发展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文化。只有把文化活动搞起来,文明才能树起来,民心才能聚起来,乡村才能兴起来。”为了让村里老人安享晚年,从08年他回村任支书开始,这十多年来,逐年分别给老人发放棉被、保暖衣、羽绒服、运动鞋等,并为老人们专门发放春节福利、贺岁零钱,让老人充分的感受到社会的尊重,感受到价值的体现,感受到生命的自豪和生活的美好。对尚有活动能力、家庭经济困难的老人,陈来胜极尽其能,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其精神生活充满了生命的信心和意义。走在村里,你无论遇到哪一位老人,他们对陈来胜都赞不绝口,称陈来胜是他们的依靠,是尽大孝之人。说自己一生都没有想到会遇到这么好的干部;说自己赶上了好时代,遇到了党领导的好,真想再多活几十年。
迄今,村里已举办了九届“尊亲敬老”孝道文化活动。应邀参加活动的有省、市、县领导、嘉宾、新闻媒体工作人员、本村100名优秀妇女代表、文艺骨干、党员义工等均作为活动志愿者,为村里260多名六旬以上的老年人送祝福、演节目、包饺子,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尊亲敬老感领党恩。活动上还会特别邀请专家教授进行国学、孝道演讲,让群众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把传承孝道与家庭尽孝融合在一起,感召群众以孝当先,更增强了新时代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九、建优美环境,服务新农村建设。
2020年4月村集体投资8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垃圾20吨的垃圾分拣站,可有效解决周边6个村庄的垃圾分类问题,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并且把垃圾分类工作和红分管理制度相结合,规范执行垃圾分类的家庭,按红分管理要求进行登记的,计入本家庭的红分帐户,红分可兑换各类生活用品,以此提高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目前,已有90%的村民能较好地完成粗分,100%的村民已基本了解“三桶分类”内容。参与垃圾分类的农户,100%达到“湿垃圾不过夜,干垃圾不隔天,垃圾不落地”,有效地改善家庭卫生情况和村容村貌,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
十、不忘初心,书写韶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乘风破浪济沧海,不忘初心铸韶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有些人成功是偶然的,而陈来胜书记的成功是必然的,他深爱这片养育他的土地,更深爱着他的父老乡亲,他心中不仅有梦想,还有一份沉甸甸的使命、社会责任和人生价值的体现。如今,美丽的东大阳堤村,像一轮旭旭升起的太阳,光芒魅力四射,温暖着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越来越多的其他地市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慕名到东大阳堤村参观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基层工作经验,感受河南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和为民情怀。
陈来胜书记自2008年当选以来,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十多年如一日,任劳任怨,无私奉献。2019年先后光荣的当选为河南省劳模和中国好人等多项荣誉。当面对着众多的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时,陈来胜说,只要看到老人们能幸福的安度晚年,年轻人朝气蓬勃努力工作,孩子们健康成长,虽然我累点,但我心里无比的舒坦,每想到这些,浑身就充满力量和干劲。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要带领乡亲们紧紧拧成一股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扬帆再攀高峰,为中国乡村振兴助力,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为建设美好家园努力,向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前进!
回顾新乡县东大阳堤村的发展历程,就如同话剧《立秋》里的一副对联:上联: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下联: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横批:爱国爱党爱民、勤奋敬业奉献,这正是陈来胜书记和众多优秀党员做人做事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