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华夏久负盛名的中医中药正名(一)
序:1997 年夏,经朋友介绍,幸会中国卫生部崔月犁部长,崔部长邀请写一篇《中医中药新赋》,经过3年苦心专研和广泛请教,《中医中药赋》创作而成,崔部长却于 1998 年逝世,在此,谨将本文献给为中国医药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卫生部前部长崔月犁先生。
诊其病,非听诊器;查其因,勿心电图!然,何能查其细微,诊其病因?古今独一无二,中外举世无双,岐黄之术——中医脉学,望闻问切,断病如神:
善脉者,几味草药祛其病,灵似汤泼雪,冰消雪融,药到病除;
擅针者,一根银针除其疾,妙如钥开锁,开闸通塞,针出痛无!
神农尝百草,伊尹始汤药——药典《神农本草经》、医典《黄帝内经》,扁鹊《难经》、王叔和《脉经》,许世微《普济本事方》、李时珍《本草纲目》、王清任《医林改错》:医著之精,中外震惊;扁鹊四诊法、针灸术,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医术卓著,手到病除……中医中药,荣为国医国药,享誉海内外,源远流长,无穷奥妙!
三指切脉,结合四诊,深入浅出,博大精深:三指于“寸、关、尺”三部,以“九候之法”:查脉搏细微之变,辨疾病产生之源,不用透视,非作血流变,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望:神也,看神态、察舌象; 闻:圣也,嗅其气、听其声;
问:工也,询病情、探病史; 切:巧也,诊其脉、断其病:
节律匀、息四动、不浮沉、且从容,正、常、康、健,脉之象征;
浮为表、沉为里、数为热、迟为寒,洪、细、紧、弦,皆为病症;
弱为虚、力为实、濡为湿、滑为痰,促、结、代、兼,此病不轻!
四季之变、六淫之伤、七情之侵,疫疠、饮食、劳倦、外伤、虫兽等诸因,孰能无病无损?
望五色,辨其疾;闻五音,别其病;问病史,解其因;切双脉,断其症:医高药简,妙手回春,落花返枝,春风巧度病魔关!
成人失眠,面色红,心有火,可赤色苦药,济其心:心火消,睡安稳;
小儿高热,面色青,肝火动,以青色酸药,养其肝:肝火退,烧自退;
脘腹胀闷,面色黄,脾有湿,适黄色甘药,温其脾:除其湿,容颜美;
咳嗽痰稀,面色白,肺有寒,应白色辛药,润其肺:祛其寒,咳嗽止;
久病不愈,面色黑,肾气损,宜黑色咸药,补其肾:助其肾,面色新……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女为阴、男为阳,内为阴、外为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阴阳对立又互为其根,阳阴转化并相互消长,反常则出现相乘相侮现象: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盛格阴,阴盛格阳:热则寒之,寒则热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怡!
五脏六腑,中医五行: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生相克,相反相成: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中医之五行也:
肾养肝,肝济心,心温脾,脾润肺,肺助肾,五脏之资生也;
肺抑肝,肝泄脾,脾制肾,肾约心,心治肺,反之则制约也。
遍布全身,沟通脏腑:12经24络365 穴,经络之总称,气血运行,经络畅通,健康无病症;若痛在头项,多与太阳经有关,羌活治之;痛在前额,必与阳明经有联,白芷痊之;痛在巅顶,定与厥阴经有嫌,乌梅愈之……
方离不法,法指导方:理法方药,纲举目张!方法主次分明,整体观念,配合严密,施治辨证:里虚寒属阴,表实热属阳;表里又有虚实寒热之分,寒热亦有阴阳虚实之异;肾分阴阳之虚,心有虚实之病;八纲、六经、三焦、脏腑、经络、病因、卫气营血、气血津液之辨证。
心肾不交,肝脾不调,一病皆病,一康谐好: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因热用,通因通用。病在表,汗而发之;病在胃,呕而吐之;和之、温之,清之、消之,下之、补之;或加减,或变伍,或汗下并用,或攻补兼施;若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有咳,脉浮紧,麻黄汤止咳:
以麻黄为君,用桂枝为臣,加杏仁为佐,遣甘草为使:君臣佐使;
发汗而解表,宣肺且平喘,药到病即除,妙不可言之:中药神奇!
药具个性之长,方有配伍之威: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既可单味独入,又宜联合并进,视证候而论;切不可拘泥、墨守成规,应化简创新、独具医心:
汤者荡也,驱大疾;散者粉也,除急病;药酒助也,针剂速效也;
膏者贴也,扫外疾;丸者缓也,祛慢病;丹者精也,片者简易也。
良医者治未病,见肝病先实脾;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精神疗法,治病医心;救死扶伤,割股之品:此乃中医之法则、之神妙、之高明、之医德所在也!
钟情中医中药:小江山,则人心不老;轻名利,则自乐自豪;
赋笔赞名郎中:同生死,则鹤发童颜;适动静,则胜似神仙!
注:医典皆说 12经15络365 穴,鄙人认为应该是 12 经 24 络 365 穴。
张心豪教授简介:
文化部中国诗书画院 文学总监
社科联文教服务中心 智库专家
中华新赋文化研究会 会 长
北京新赋文学研究院 院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