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封丘县应举镇原党委副书记李同民
█ 文/图 孟庆华 王天波
(魅力河南网封丘县)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句话: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在人民的心中。在新乡市封丘,就有这样一位干部——河南省封丘县应举镇原党委副书记李同民同志,他为响应国家提出脱贫攻坚的伟大号召,践行“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2018年封丘县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的关键时刻,倒在了脱贫攻坚这场无硝烟的战场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45岁。中共封丘县委组织部、封丘县人民政府认定李同民同志为因公牺牲。任劳任怨跟党走,扶贫攻坚献英年李同民同志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却又是光荣的一生!他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和事业上。“作为父亲,能培养出这样的儿子我感到无限光荣”!父亲李华杰为有这样的好儿子感到骄傲和光荣……2018年9月,在患冠心病,冠状动脉堵塞70%”的诊断证明书“能否坚持正常上班”一栏中,李同民同志毅然写下了“能坚持上班”,签下了名字就是立下了军令状,在封丘县这场无硝烟的战场——扶贫攻坚百日会战中,他必须坚守到最后一刻,不能有一丝懈怠。可谁知一个月后,他竟然真的倒在了这场战斗中……一、脱贫攻坚没有退路,只有义无反顾应举镇位于封丘县城西12公里处,国道G327、省道S227贯穿东西,素有“封丘西大门”之称。有着10.7万亩耕地,5.3万口人的应举镇是国家级贫困县封丘县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这也是李同民同志生前流下汗水、洒下热血的最后战斗岗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7年10月份,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正是在这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李同民同志“临危受命”任应举镇党委副书记,他分管党建、组织、宣传、统战、工青妇、武装及2个站区15个村的扶贫工作重任。 “晚上七八点到家已经是常态,有时甚至到十点多,更别提周末休息了。”李同民同志的妻子回忆到。工作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在应举镇工作期间,李同民负责落实的“嘉联农林”建设项目由采摘区、种植区、示范区、观光区、产业区、观赏区等六个板块组成。该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嘉联农林为龙头的葡萄村、草莓村、西红柿村、瓜果村等特色专业村,引领周边6个村、500余户群众发展高效农业种植3000余亩。贫困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合作形式完成入股每年都可分红,这解决了当地一部分贫困户的穷困问题。在此基础上举办的各种活动更是丰富了周边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周边村建立的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乡村生态体验游站点,形成了应举镇新的扶贫合作模式。众所周知,农村基层工作难办,涉及到农村选举换届的事情更是难上加难,2018年李同民同志结合各村实际情况,以党的选举政策为基准,圆满完成应举镇各村两委换届工作,为全镇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在干部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李同民同志非常关注辖区的民生问题。为帮助各村尽快脱贫致富,他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为各村寻思路、谋发展,特别是他帮扶的重点贫困村东大村、西陡门村、前蒋寨。他结合前蒋寨和西陡门两村实际情况,先后在这两个村组织筹建了毛绒玩具厂,把企业建在了百姓身边,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为村民带来了稳定收入,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同时他还多次与自来水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克服重重苦难,解决了前蒋寨和后蒋寨两村多年来存在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后蒋寨村有一条路年久失修,逢雨雪天气,泥泞裹腿,村民怨声载道。李同民为该村积极争取了1000米的道路修建指标,这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还极大的改善了村内党群之间的关系。群众的利益无小事、百姓的安危大于天,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困难群体面前,送钱送物送温暖。应举镇东大村贫困户杨勇,患有先天性高度近视,在生活上和去责任田干农活都存在一定困难。李同民在询问杨勇脱贫意愿时了解到他想通过养羊增收脱贫,就积极主动和帮扶责任人联系沟通,多次积极协调帮扶单位,免费提供10只羊供其饲养,使杨勇的生活又多了一层生活保障。西陡门村老支书翟庆芝和他的孙子都身患残疾,家庭条件极为艰苦。李同民同志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来到翟庆芝家,问寒问暖,把500元慰问金送到翟庆芝手中说道:“这500元慰问金是组织对你的关怀”,说完又从兜里掏出500元说:“这是我的个人心意,以后再有什么困难就找我。”翟庆芝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是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李同民同志在所管辖区内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就是在这个心怀百姓、一心为民办实事的好党员的带领下,他分管的贫困村的经济状况日渐改善。2017年,西陡门村代表封丘县接受国家、省、市核查评估验收,代表封丘县打响脱贫核查验收工作的第一枪,脱贫工作胜利的大旗慢慢在应举镇上空冉冉升起!二、白马素车挥别泪,青天碧海寄哀思李同民牺牲后,家人在整理其遗物时,才发现原来2015年2月,李同民同志其实就已经因病在封丘县中医院住院治疗过,医生诊断为:脑梗塞、高血压、冠心病。“我记得当时父亲说要去北京出差考察一趟,完全没提过他患有冠心病的事”,他的儿子满怀愧疚地说到。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他谎称出差在医院短短治疗了一星期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正是这个疾病给一直奋斗在脱贫一线的他埋下了祸根。2018年9月26日,封丘县的扶贫工作进入了“百日会战”的关键时期,县委要求各乡镇包站领导工作要落实到每个贫困户。他对同事们说:“我都快五十了,我要保持晚节,要做到率先垂范、政令畅通。上级要求扶贫攻坚工作怎么做,我绝不打折扣!”李同民同志把辖区内的近300户贫困户一家一户地坐下来了解情况做好记录,一家一户进行访问关心,不分上下班时间,也绝不搞形式主义。其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国庆节假期期间,他和他的“战友们”依旧坚守在扶贫攻坚第一线。2018年10月6日上午,在镇政府四楼会议室他主持召开脱贫攻坚“百日会战”整体推进会后,李同民同志与东大村站、西陡门站两个站区网格长在二楼小会议室开了碰头会,安排部署了站区网格长入村工作。下午两点半左右,他又亲自安排站区同志进行贫困户名单对照以及第三季度收入核算。由于几天来连续超负荷的工作,感觉劳累过度、体力透支的李同民到临时歇息室休息片刻,可他这一睡再也没有醒来……李同民同志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坚守到了最后一秒,没留下一言一语就这样倒在了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倒在了他挚爱的工作岗位上,年仅45岁。撇下年过七旬的父母、尚未成家的一双儿女、还有相濡以沫二十余载的妻子。天地呜咽,日月悲戚。虽然他患有顽疾多年,但他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减轻工作量的要求,一边坚持药物治疗一边坚持工作,他为脱贫攻坚工作操碎了心,为党的事业、为应举镇人民早日脱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东大村驻村第一书记——河南省农村农业厅干部葛国勋眼含热泪、言语哽咽的告诉记者:同民书记是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扶贫攻坚的带头人、封丘党员干部的楷模、骄傲!三、默默奉献二十载,一心只做赶路人李同民同志1973年6月出生。1995年6月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在大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5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历任居厢乡党委委员,荆隆宫党委委员,城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人大副主席等职务;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任应举镇党委副书记,李同民同志因分管的工作成绩突出获得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集体奖”、他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尤其是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回望他一路走来的每一步,步步踏实,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基层岗位上奉献了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江河鸣咽,草木同悲。李同民同志的牺牲,让我们痛失了一位好干部、好同志、好知己,让家人失去了一位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他虽然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但他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初心使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真刀实枪干出来的。它浸润在明责、履责、尽责中,体现在深入脱贫攻坚最前线中,彰显在取得民众脱贫成效上。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复兴”这项宏图伟业的过程中,需要像李同民这样的敢于担当,尽职尽责,一心为民的人;需要像他这样踏实做实事,默默奉献的人。像李同民这样的人们就像基石一样,牢牢地镶嵌在通往民族复兴台阶上的每一层。虽然他们被踩在了脚下,但我们却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朴素中透着高尚,平凡中彰显伟大。再高的荣誉也无法与生命的可贵相比,但英雄楷模的精神必将长存于后世、昭然于后人,激励大家前赴后继永远前进,精神不死、丰碑永固!
如果你对以上文章和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是投稿,欢迎在下方留言。
欢迎点赞、留言、转发,您的留言和点赞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关于我们:
讲好中国故事,“发现河南之美”,展示河南人风采!
征集新闻线索,征集文学作品、小小说,企业家专访,书画名家专访。不管你是一方名仕,或是一名普通的平凡人,或是生活,工作在全国各地的河南人,只要您优秀,您就是我们我们的骄傲,您就是最美的河南人。
讲好中国故事,“发现河南之美”,展示河南人风采!
征集新闻线索,征集文学作品、小小说,企业家专访,书画名家专访。不管你是一方名仕,或是一名普通的平凡人,或是生活,工作在全国各地的河南人,只要您优秀,您就是我们我们的骄傲,您就是最美的河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