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郑

姓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符号,蕴含着历史发展的许多秘密和信息。中国历史上诞生过数以万计的姓氏,或以国为氏,或以地为氏,或以水为氏,或以官为氏,或以业为氏等,反映出姓氏产生的多样化渊源。平顶山姓氏数量很多,资料显示有3000多个,对其进行发源地考证后笔者发现,有20余个姓氏起源与平顶山有关,包括叶、刘、应、郏、汝、、州、柏、湛、周、鲁、鲁阳、广、广成、崆峒、雁、深,以及许、巢、霍、龙、御龙等。这些姓氏或开姓始祖生活于平顶山境域,或发源之古国、古邑、古城、古水在此。如果说中原地区是中华姓氏的主要发源地,那么平顶山就是中原姓氏的重要形成地。

刘姓始祖在鲁山:

在平顶山姓氏文化中,刘姓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姓氏之一,刘姓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多源性姓氏,其中一支为祁姓刘氏。笔者认为,研究刘姓之发端发展都是从祁姓尧帝开始的,尧帝被视为中华刘姓远祖,祁姓多被视为中华刘姓之源出正宗,刘累为尧帝裔孙,是最早见于史载的刘姓人物,被视为中华刘姓之始祖,因而平顶山市是无可争议的中华刘姓发祥地。鲁山有文献确凿记载的刘累隐居地,且至今与刘累有关的名胜遗迹很多。当代研究普遍认为:刘累隐居之地在鲁县,所筑之城称邱公城,刘累之墓在邱公城附近,刘累所修祠庙叫尧祠,现在有依山傍水的刘姓始祖苑,是海内外刘姓华人寻根拜祖圣地。《左传》是最早记载刘累故事的文献,《史记》记载基本上沿袭了其所记述,并奠定了刘姓文化最基本的信息。古代姓氏文化大家,如《元和姓纂》的作者唐代林宝、《通志》的作者南宋郑樵、《古今姓氏书辨证》的作者南宋邓名士等都确认了刘姓源出刘累的观点。刘氏家族最关心刘氏源流考证,在历代和现在新修的各种刘氏家谱文献中对刘氏先祖御龙氏刘累有普遍认同。刘姓族谱很多,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现存刘姓族谱达千余种。

叶姓发源地在叶县

叶姓起源也有不同说法,但最重要的是源出叶邑和叶公。叶邑在平顶山,封于叶邑、葬于叶邑的叶公为举世公认的叶姓始祖,因此中华叶姓根脉在叶县。叶县有以叶公墓、叶邑故城等为代表的文物遗迹。叶公去世后葬于当地,汉时其墓仍存。《汉书》注:“《皇览》曰:‘县西北去城三里,有叶公沈诸梁冢。’”1982年,叶氏后裔重新隆起冢墓,2001年,修复叶公陵园。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和海外各地叶氏族人竞相到叶县寻根问祖。现存的叶氏族谱很多,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共有各类叶氏族谱600余种。

应姓发源于平顶山得到公认

应姓是古老的姓氏,也有多种渊源说。主要有四种:一是出于应国,属于以国为氏;二是出于西周应乐史、应门史之后,属以官为氏;三是出于一些少数民族,属汉化姓氏;四是起源于应龙氏。应龙氏是活动于黄河流域和平顶山一带的古部落,曾帮助黄帝擒杀蚩尤,立下大功,其部落子孙以应为姓,构成应姓起源的第四种来源。自上世纪应国贵族墓地考古确认了古应国在鹰城、其都城在古阳以来,应姓发源于平顶山的事实得到公认。

关于应国,远古时期信息不甚清晰,但一般认为殷时应国已经存在。《汲郡古文》称:“殷时已有应国”。今本《竹书纪年》亦载:“盘庚七年,应侯来朝”。由此可以知道,殷商时期应地首领是应侯。西周应国是周初分封天下时诞生的,是殷商应国的继承和新生。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其第四子应叔封于应(治所在今新华区阳古镇),建立应国,称应侯。应国灭亡后,应侯子孙及国民怀国,以应为姓,此为应姓源流主流,是公认的应氏正宗。研究认为该宗以应国开国封侯应叔为始祖,因此笔者认为此说实际上是取自应侯、应叔之“应”,属以名为氏。关于应龙氏,一般认为是黄帝时期的人物。现代研究认为,远古时期的应龙氏部落活动于北方广大地区,以翼龙为图腾,后南迁至中原水一带,并建立古国。应氏族谱不是很多,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现存100多种。
其它姓氏:

周姓

周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广泛分布于全国及海外各地,为湖南第一大姓。周姓是多源姓氏。当代周姓主要有三大支:一是起源于古周国,二是姬姓周姓,三是外族改姓。周姓的主要发源地在平顶山。研究认为,大批周姓产生于秦汉时期的平顶山地区。具体有两支。第一个渊源出于周平王之后。周朝灭亡后,周平王少子姬烈封于汝坟(今平顶山叶县北沙河南侧),至十八代孙姬邕,秦国灭东周,其子孙遂以国为氏,周姓产生。汉武帝刘彻因周仁为周王室后裔而封之为汝坟侯。此周姓繁衍发展很快,形成了以汝南郡为核心的十几个周姓郡望,成为周姓中最大的派系。其后世子孙四处迁徙,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第二个渊源出于周赧王后裔。周朝亡国之主周赧王被贬为庶人,不再享有国祀。他被迁于惮孤,在今临汝镇西北。其后裔以国为氏,姓周。这支周姓东迁江苏,形成了著名的沛郡郡望,人才辈出,汉初辅佐汉高祖安定天下的周勃和周昌、周亚夫均为周赧王后裔。

郏姓:

郏姓是多源姓氏,比较少见。资料认为,主要有三个渊源。一是出于姬姓,《元和姓纂》载,周成王姬诵定鼎于郏蓐,其子孙以地为姓。二是出于郑国。《姓苑》载,郑国有大夫郏张,其祖上封于郏,其后代以封地为姓,该支郏姓尊郏张为始祖。《通志·氏族略》载:郏氏因先封郏乡,因氏焉,望出荥阳。三是出于芈姓。楚国有楚共王审,其孙子名员,字敖,立为王,后被其季父康王的弟弟公子围杀害,葬于郏,称为敖郏,其后裔以郏为姓。该支郏姓尊敖郏为始祖。平顶山实为郏姓的主要发源地。郏县春秋时曾为郑国辖属,郏张之先祖所封之郏也是平顶山郏县。而敖郏所葬之地郏就是今天的郏县,至今郏县可寻觅到古敖郏城遗迹。

湛姓

一般认为,中华湛姓出自夏代斟灌氏国,国灭后其子孙避祸取斟灌二字各半合成湛字,以为姓氏。《百家姓》注:“湛,系出姒姓,夏同姓诸侯斟灌氏,其后子孙去斗去,合二字为湛氏。”但很多资料显示,中华湛姓的另一重要渊源是以水为姓,水即平顶山境域内的湛水。湛水是一条古老的河流,也是最早见于文献的河流之一,《周礼》记载有“颍湛”,《左传》有春秋晋楚大战于湛阪之事,是平顶山历史上著名的军事事件。《水经注》亦有记载。春秋战国乃至秦汉,多有以地以水为氏者,居住在湛水地区的人亦有以湛水之湛为姓氏者。平顶山作为湛姓重要发源地得到了湛姓族群的认可。

柏姓

柏姓是比较典型的多元姓氏。其重要一支出于柏子国,为以国为氏,考其渊源,出自姬姓。周时有姬姓诸侯国柏子国,是周公旦赐封柏皇氏后裔的一个小诸侯国,故址在今平顶山舞钢市境内。《通志·氏族略》中载:“柏国在今蔡州西平县,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柏子国都城旧地古称柏亭,在今平顶山市舞钢市。唐宋时期,蔡州西平包括舞钢市,舞钢市后划出单列为市,划归平顶山市管辖。2006年11月,古柏国都城柏亭遗址在今舞钢市尹集镇谢古洞村一带被发现,都城南门就在肖湾村东,而田岗水库东岸一条2000多米长的古柏国城郭遗址,就是古柏国西门所在。春秋末期,柏子国为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

鲁姓、鲁阳氏:

鲁姓是多源姓氏,主要的一支出于鲁,属以国为氏,平顶山是中华鲁姓重要发源地。《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元和姓纂》等记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西鲁即今平顶山鲁山),后迁于东鲁即今山东。公元前256年,鲁国被楚国的考烈王灭掉,其子孙就以国名为姓氏,该系鲁姓尊周公旦为始祖。从源头上看,西鲁是鲁之渊源,平顶山之鲁在甲骨文中就有,因此鲁在殷商时就已经存在,平顶山市为鲁姓重要发源地是毫无疑问的。

中华姓氏中有复姓鲁阳氏,发源地在平顶山。《潜夫论》云:“楚公族有鲁阳氏。”《姓纂》云:“出自鲁阳公之后。”《姓考》载:“楚大夫食采于鲁阳,因氏。”关于鲁阳公、鲁阳文子,古代文献多有记载,都是平顶山古代重要的历史人物。鲁阳文子,春秋时期人,是鲁阳邑的封官。《国语》载:“鲁阳文子,即司马子期也。”《淮南子》载有“楚将鲁阳公”。《墨子》有多处记载。

汝姓、女姓:

平顶山是中华汝姓的主要发源地。《姓源韵谱》:“周平王少子封于汝州,其后有汝氏。”此为源于汝州之名,属于以封地为氏。《元和姓纂》记载:“尚书有汝鸠、汝方。”《尚书·亡篇》中有记载:“有汝鸠、汝方,汤之贤臣。”此系尊汝鸠、汝方为始祖,属于以名为氏。一般认为,汝姓的产生与古汝水有关,汝氏祖先生活于汝水两岸,汝水流域是远古重要的中华文明发祥地。考汝鸠、汝方之名应该就是以水为名。后周平王分封功臣和王族,将其小儿子姬武封于汝水流域(包括今汝阳、汝州,甚至郏县一带),称之为汝侯。其子孙有以封地为氏的。有姓氏书认为,古代“女”与“汝”相通,因此女姓也发源于平顶山。

许姓:

因汝州是许由隐居地,平顶山市为许姓的重要起源地。一般认为其主要起源为以国为氏,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侯国许国,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后裔,周时被分封为诸侯。许国长期为楚国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子孙以国为氏,此系被称为许氏正宗。另一种起源说出于许由。远古时期,姬姓颛顼后裔吴回生陆终,陆终长子曰樊,封于昆吾,为昆吾氏,尧舜时昆吾氏首领许由为著名大贤隐士,死后葬于箕山,其子孙纪念许由,以名为氏。今汝州市有许多许由遗迹,比如洗耳河,相传为许由洗耳去污的河流。

梁姓:

中华梁姓是典型的多源姓氏,在中国历史上有北梁、西梁、南梁、大梁、梁国、梁邑、梁县等许多地名称谓,应该说都是梁姓的重要发源地。其中平顶山古代有南梁、梁县等封地县置,成为中华梁姓重要起源地。《路史》等文献记载,东周平王姬宜臼的儿子姬唐被封在南梁,即今汝州市,南梁后被楚国吞并,其子孙以封地为氏,安定梁氏出于此,是为河南梁氏。汉初平顶山置梁县,至金代仍然有置,元好问著书有证。

史姓、仓姓、仓颉氏、颉氏

许多姓氏文献认为,中华史姓、仓姓、复姓仓颉、颉氏都渊源于古代文字的发明者仓颉,仓颉虽然有不同的地域传说,但是在平顶山有确凿的遗迹可以证明仓颉是平顶山远古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仓颉,传说为黄帝史官,称史皇氏,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事件之一。史氏族群大多尊史皇氏为始祖。平顶山鲁山县有仓头乡,乡治仓头村,有古仓颉祠,自古供奉仓颉,这些都说明这里是仓颉的故乡和活动地。

广姓、广成氏、崆峒氏:

因广成子隐居汝州崆峒山,平顶山成为广姓和复姓广成、崆峒的重要发源地。《风俗通》载:“广成子之后”。因广成子衍生出广姓、广成姓,该系尊广成子为始祖。广成子,远古得道神仙,《神仙传》等古代典籍有载。崆峒山是汝州著名道山,今仍然有道观,主尊广成子。

姓、州姓:

中华姓氏中有姓,发源于平顶山,属于以地为氏。平顶山境域古有水、城、县。水,古水(今平顶山沙河)的支流之一,楚国在其流域设有邑,秦朝时期为县。《水经注》载:“水又东经县故城北”,水俗名湫水。县,秦置,属于南阳郡。文献记载,汉高祖曾破南阳太守吕于东。古县故址在今平顶山市鲁山县张官营镇。有资料认为,姓作为姓氏后来简化为州姓,因此平顶山也是州姓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