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与书法结缘,是因为随缘;与儒学文化结缘,是因为作为亚圣公的后代,传承经典的儒学文化是自然而然的事。在孟宪洲的艺术人生和书法生涯中,是人品与字品高度的统一。他既享受着书法的快乐,也享受着传承、发扬孟子的儒学文化的快乐。在有为与无为的境界中,他体验着书法艺术和做人的艺术。

孟宪洲,1962年生。笔名丑牛,号黄城山居士,斋号河洲轩。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翰林书画艺术院副院长、中华书画学会副主席、河南省书法协会会员、河南省孟氏宗亲会副会长、平顶山作协常务理事、中华孟氏宗亲会平顶山分会秘书长、叶县诗词协会主席。

要有“字品”,先立“人品”

孟宪洲是个敬业勤勉、踏实肯干的人。他常说一个习书法的人要有“字品”,必先立“人品”。1984年参加工作后,他曾担任乡计生办主任、乡政府秘书、党委秘书等职。不管做什么工作,他都把“勤勉做事、耿直做人”作为自己的准则。在同事和熟人眼里,他热情能干,乐于助人,是个好同事、好兄弟;在群众眼里,他温文尔雅,谈吐有序,是个没有“架子”的好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始终兢兢业业地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一直深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许与肯定。

20岁那年,他就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是全县最年轻的人大代表。担任党报通讯员以来,为了弘扬法治精神、弘扬正气,树立政府为民服务的形象,先后在各类媒体发表稿件千余篇,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党报优秀通讯员。他撰写的《保安普法茶馆》的新闻报道在《人民日报》发表、中央电视台报道后,在全国司法界引起强烈反响。保安普法茶馆成了平顶山乃至河南普法宣传的一扇窗口。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4年3月他被调任平顶山市叶县依法治县办公室副主任和司法局宣教科科长等职,负责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他克服种种困难,历经酷暑寒冬,顶风冒雨走遍了叶县的山山水水,把法制宣传工作做到了千家万户。他坚持常年为普通群众作法制报告,还亲自参与民事纠纷的调解工作,为叶县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多次受到市县的表彰。

行事有为,成事在品。孟宪洲先生认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人品与书品的高度统一”,所以他才会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如此兢兢业业,为民服务,以孟子的“性善论”为人生的灯塔,修习仁、义、礼、智。“操之所存,舍之亡”,君子的仁心和修养贵在一个“养”字。

孟宪洲从小热爱文学,少年时代就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情有独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年时期,他酷爱硬笔书法,从庞中华的楷书入手,从楷书筑基。许多人认为孟宪洲崭露头角的是他的行草,其实,很少有人知晓他20多年前楷书的积淀。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便习楷书,到上五年级的时候,他的字在全校名列前茅,有些老师自叹弗如。有老师说:“宪洲的字到部队可以当文书了!”那时,他还不知道“文书”是个什么样的“官”。养父为了促使他练字,在自家的房子墙壁上用水泥涂砌了一方黑板,每天放学回来,便笔耕不辍。几年下来,他夯实了书法的基础。他练字练到如醉如痴,蹲在地上用树棍划,吃饭用筷子在碗里描,走到哪儿学到哪儿,走到哪儿临到哪儿,见谁家贴的对联字好就用手比划,直到练出雏形,回家用笔一挥而就。

到高中时代,他自办青年团生活园地,自编自写,出板报、办专栏,一马当先,学生时代,就造就了他书法的功底。

采访中,孟宪洲笑着说:“从12岁那年到现在,都50多岁了,从来没有买过对联。”每到春节,他不但要写自家的春联,还要义务为邻居书写,一写就是两三天。谁家要娶媳妇儿办喜事儿,都要请他写对联,潇洒大气的对联深得乡亲喜欢。近年来每逢春节,他还被有关团体邀去为群众义写春联,笔一开锋,便“刹”不住“车”,一写就是两三个小时,不知疲倦,沉醉其中。

情性滋养书法,书法延续情性

谈到书法,孟宪洲先生说对于中国的书法艺术,我们既要去学习、研究经典,也要从中去汲取营养,还要辩证地去看待、去总结、去创新,结合现实,走出经典,要师古而不泥古,练就自己的风格。书法艺术中,练就什么样的风格,它和创作者的生理性格有着莫大的关系,即书法的线条因人而异,表达着书法家不同的情绪、气质、性格等各个方面。

对中国古文化的长期学习探索使孟宪洲积蓄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独爱“二王”和颜真卿的行草,长期坚持刻苦临池,习书不辍,还经常拜师学艺,听取名家指点。特别是近年自拜尚古新老师和西部书法大师宛延先生为师后,书法技艺更是日臻入境。他认为写书法,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他的书品就像他的人品一样大气厚重,用笔遒劲,线条饱满,富有生命力。

孟宪洲的楷书温润、丰满,点画之间多成优美之态。这是为审美而创作的,是为生命需求而书写的,是为一己的兴奋和感伤而表达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正确理解了艺术功能,自然回到艺术创作的正确轨道,也就自然地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苏东坡云:“真生行,行生草”,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王羲之的《十七帖》尽管是行书,然入笔之处都是楷书的方法。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写的篆隶以及章草行书也都是以楷书的笔法写成的。正因为孟宪洲具有扎实的楷书基础,他的行书追求一种凝重和飘逸相结合的风格,或典雅端庄,或流畅奔放,甚至“行书亦当楷书写”,他以平正为主体而追求险绝;平正、险绝,复归平正。

行书、草书是一种动态的书体,动中寓静是行草书的至高境界。孟宪洲的行书时而急如暴雨旋风,时而涩如老树挂藤,既在流畅中求波磔变化,又在盘旋飞舞中有清醒驾驭,千笔不枯,温笔不滑,重墨不浊,淡墨不薄,将书法中的虚实、大小、敧正、浓淡等对立矛盾的因素,都辩证地和谐地统一起来,并加以有机的运用,暗合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家哲学的深层智慧。

有人曾说书法乃“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情性滋养书法,书法延续情性,在孟宪洲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淋漓尽致,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他的书法作品内涵丰富,洒脱随性,雄浑苍茫,遒劲有力,张弛适宜,意韵充沛,如行云流水般。由于多年基层工作的磨砺,他的作品也比一般的书法家多出了一份质朴和坚韧;更因长期研读孟子著述,深得孔孟儒学文化之意蕴,他的笔墨佳作无不彰显着礼仪智信、温良恭俭的中国传统美德。

孟宪洲先生说“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高深的艺术,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出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思想。”的确,书法是一门富有感情的艺术,书法所体现的精神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是人类情感的载体。书法艺术关乎人的心灵,使人可以在书艺中实现诗意的人生

 

弘扬厚重祖德光大传统文化

孟宪洲作为孟子的后人,特别崇尚孔孟儒学。为了弘扬祖德,敦亲睦族,团结互助,促进孔孟儒学文化的发展,早在1997年,他和孟宪国、孟庆豪、孟庆丰、孟繁顺等宗族朋友就在叶县常村发起成立了“孟氏家族理事会”。十多年来,常村“孟氏家族理事会”不仅资助了本族很多困难宗亲度过各种经济、生活难关,而且协助县、乡、村调解处理了大量的民事纠纷,为一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常村“孟氏家族理事会”的积极影响下,周边的保安镇、昆阳镇、鲁山、舞阳等市县乡镇的孟氏宗亲都纷纷参与到孟氏宗亲联谊活动中,规模逐渐扩大,影响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孟氏宗亲传承孔孟文化的意识觉醒了。孟宪洲经常告诉那些对孟子文化了解不多的宗亲们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他的思想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影响、渗透于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民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陶冶情操、崇尚人格、尊老爱幼、天人和谐等多种功能和影响,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优良传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他已离去两千多年,但他的行善说成为中国传统人性论的主流。所以孟氏宗亲后代都应该去学习和继承相关文化。

在联络本地宗亲的基础上,孟宪洲对孟氏渊源、孟子思想、孟氏家谱续修等方面的东西想做以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于是,他两次组织平顶山孟氏后裔驱车赴山东邹城孟子故里寻根问祖,并亲自赴新乡、济南等地参加孟氏宗亲联谊活动。

2011年11月底,继中华孟氏宗亲总会孟祥居会长一行3人赴平顶山商议分会成立事宜之后,平顶山分会筹委会即行成立,并紧锣密鼓地开展筹建工作。作为筹委会秘书长,孟宪洲栉风沐雨,满怀热忱地投入到孟氏宗亲会平顶山分会的筹备工作中。为此,他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跑遍了平顶山市有孟氏居住的县乡村镇,基本上摸清了各支系的情况,对孟氏的迁徙和发展有了较清晰的了解,并着手编写保安镇泽河孟氏家谱,为孟氏宗亲会平顶山分会的建立和山东邹城孟氏宗亲总会续修家谱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12月9日上午,中华孟氏宗亲会平顶山分会成立大会在平顶山饭店隆重召开。来自中华孟氏宗亲会山东邹城总会和河南省分会的领导,及全国部分省、地(市)孟氏宗亲分会的代表应邀出席大会。平顶山辖区内的四县两市四区和中平能化集团都选派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近300名孟氏宗亲汇聚一堂,共襄盛会。孟宪洲更是忙里忙外,奔走不暇,为大会的圆满召开立下了汗马功劳,山东总会和省分会对他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3年以来,他又先后赴济南、濮阳、焦作、周口、南阳等地联谊宗亲,为未成立分会的地市出谋划策,敦促尽快成立,以实现敦亲睦族,光大儒家文化之目的。他还亲手主编了《鹰城孟氏》杂志。为了丰富刊物内涵,他还赴徐州参加了“全国第三届孟学(国学)高层论坛暨孟子学院成立五周年大会”。随后又直奔绍兴、杭州、宣城等地大量搜集资料,使该刊物更有权威性,内容更丰富翔实。这也为河南省孟氏宗亲会工作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为省分会副会长和平顶山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孟宪洲深感任重道远,他说:“传承孔孟文化之光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一定不负众望,坚持不懈,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努力为敦亲睦族、团结互助、传承孟子思想、光大中华传统文化作出更多有益的尝试和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回馈宗亲,回馈社会。”

儒学文化渗透书法艺术

作为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承者,孟宪洲希望传播文明的种子,让孔孟之道不只是在邹鲁大地,更能在中原大地上落地、成长、扎根,并结出更多的文化硕果。他本人,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书法艺术,践行着孟子的大丈夫气概和善养浩然正气的气魄。正因为如此,他在参加全国各地传统文化研讨活动期间,都会为与会者书写传统文化一类的格言警句,以警示后人传承儒家思想,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一路走来,硕果累累,孟宪洲收获了荣誉和大家的肯定,更多的是获取了人生充实的快乐和精彩。因为人品高,没有庸俗的得失之虑,才能有得心的书法之作。正如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所云:“乃知点墨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笔下幻出奇诡。若是营营世念,澡雪未尽,即日对后壑,日摹妙迹,到头只与髹采圬墁之工争巧拙于毫厘也”。所以,只有“胸中廓然无一物”,笔下方能“幻出奇诡”,若是不能排除“营营世念”,不能坚守“澡雪”精神,则决不能创作出纯粹而高妙的书法作品。

我们衷心祝愿孟宪洲在工作上做出新业绩,在书法艺术的百花园里耕耘出璀璨的硕果,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新的建树!

相关资料:

孟宪洲,男,汉族,1962年出生,孟子七十二代后裔,

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翰林书画艺术院副院长、中华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名家协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加坡)文化艺术促进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协会会员、河南省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河南省孟氏宗亲会副会长、平顶山作协常务理事、平顶山市书协会员、中华孟氏宗亲会平顶山分会秘书长、叶县诗词协会主席,现就职于政府部门。

其书法作品先后获得国家高级别的第五届东坡艺术节全国书画作品大赛一等奖,第一届“中华魂”全国书画艺术大赛一等奖,第三届“亚欧杯”国际书画艺术大赛铜奖,“太阳之光”书法展金奖,第七届“中华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铜奖、第四届文化庙李银奖,并被选入河南省第19、20、21届群众书法作品展。 (编辑:孟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