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现代豫剧《游子吟》有感!

                                                 █ 文/高世逢

   中国评剧院---是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应北京市文化局邀请,由河南新乡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倾情推出的现代豫剧《游子吟》于11月2-3日在该剧院隆重演出。该剧曾荣获河南省第十三届戏剧大赛文华大奖、河南省“许昌杯”第六届黄河戏剧节大赛金奖及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
 
  
   故事讲述了乡下女人吴月华,前夫死后带着独生女儿改嫁,未过几年,第二任丈夫也走了,给她留下了一个顽劣不冥、视后娘如仇敌的孩子。她生性率真,望子成龙,教育任性,抬手打,张口骂,养子走的每一步也必须服从和顺从于她,母子间的矛盾由此时常激发。
 
   在养子面对企业倒闭,债务累累,讨薪民工,抵门索要,走投无路不得不选择逃避的时候,后娘大义凛然,果决地拿出一辈子的积蓄为这位不是亲生的儿子还清了债务,后娘的诚信使儿子恍然悔悟,后娘善良、诚信、勇于担当的美德,暖化了儿子对后娘的对抗情绪,颠覆了儿子对后娘的戒心。
 
   直到有一天,母亲一根草没有带走就消失了,成功的儿子回首人生才大彻大悟,后娘为他校正的每一步居然都是对的,是后娘的无私,仁慈的大爱成就了他。愧疚的游子对着他,平生头一次面对后娘声声喊“娘”这喊声穿越山谷,穿越时空……这是内心深处的呼唤,人性的回归,告诫天下儿女学会理解、孝敬和感恩。
    
   “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观众看到《游子吟》的剧名就联想到这首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来自孟郊的诗句。现代豫剧《游子吟》编剧巧妙的笔锋把吴月花这位麻利,能干的农村女性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诚实可亲,没有娇柔做作之嫌。剧中在吴月花教子上的描述,开口就骂,举手就打,让人感觉到了农村女性的野性与善良,这是尤为宝贵的一笔。加之吴月花的扮演者---万正红表演淋漓尽致,唱腔不仅唯美细腻,且高亢嘹亮,举手投足间彰显其演员的功底与实力,给了全剧举足轻重的实效。“苦难,更多时候,对于天才而言,它是一块垫脚石,对弱者来说,也许就是一个万丈深渊。如果能在痛苦中发现快乐,在快乐中认清痛苦,那才是其高明之处。”吴月花就是这样一位高明的母亲!她没有被各种困难所压倒,反倒通过自己的睿智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一个又一个的误会,排除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现代豫剧《游子吟》在不同程度上给了观众另外一种美,这种美地道,实在。淳朴的民风,善良的母爱,田野的芬芳,以及音乐美妙,舞美的精致与虚实,带着中原独有的地方文化气息汇成了一幅美妙的民俗画卷。剧中周来福的设计非常成功,自始至终贯穿于整部剧作当中,仿佛他就是该剧起承转合的链接线。周来福的出现总会给观众带来或多或少的开心场面,他营造的喜剧色彩虽然元素不多,但每次都在点上,观众替这个可怜的男人而痛惜,他的后半身几乎怀着对吴月花爱恋而坚守。虽然最终是一厢情愿,自作多情。但他那勇敢的一抱,是整个情绪的爆发和宣泄……导演的巧妙设计,对农村题材,尤其是对农村母亲的诠释,到全剧完整的呈现,包括道具的上下场处理都是很下了一番功夫值得学习的。周来福这个人物的出现给全剧增加了不少亮点,是个可亲可爱讨观众喜欢的角色。从他的身上可以找到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让人深受启迪。
 
   剧中舞蹈的设计,唢呐的集体呈现给整体效果带来的效果不太明显,相对而言还有点反的作用。舞蹈在集体表现手法上最忌动作不整齐,出左出右赶不上节奏,慢一拍或者半拍都会给整体美感带来致命性的破坏。唢呐的集体场面比较多,这个设计理念不敢苟同。这种体现阵容,体现气势的手法其实适得其反,让人眼花缭乱,头昏脑胀,初衷也许是求得不一样的画面感,诠释不一样的民俗文化内涵,这种符号如果能恰到好处的表述原本是可以的……但错乱无序的起合,为造型而造型,这种意识流的布局让观众有点不知所云。也破坏了这种特意为之的符号价值。几个毯子功扎实的演员,跟头翻得不错,有点遗憾的是整体情节的配合和表演还稍欠火候。说清楚一点还是群众场面的衬托不给力。结局时母亲原本伟大的形象就很高大,硬是把她举在半空象董存瑞炸碉堡那样刻意的来了个造型,其实这种体现并没有为母亲的高大形象带来多少利处,反而让观众替这个造型捏着一把汗,担心演员立足不稳而把主演摔下来。还有剧中的部分章节貌似有陕西眉户戏《父亲》,秦腔《西京故事》的影子,当然,这种影子的概念是模糊的。清晰的是这个故事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生动地表现了农村的生活面貌,刻画出了一个个各有性情的人物形象。紧跟时代的脚步,洋溢着时代前进的气息!
 
    现代豫剧《游子吟》,讲述后娘似亲生。锲而不舍子成器,赞歌一曲颂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