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文化高地建设系列评之一
●作者 更夫
●作者 更夫
中华文化上下几千年基本是被封建的统治阶级所垄断,所利用,所享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发展到相当丰富的阶段,人民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长期以来,一些地区、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一些干部,在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盲目地崇洋媚外,东施效颦地将西方文化搬进了自己的生活中来,没有清醒地看到西方文化的战略入侵,缺乏防范意识;辨别不清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的界线,致使丧失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甚至出现了各类腐败现象,奢靡之风泛滥。从而导致在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情况就是追求文化所谓的高品质,金银首饰、名人字画收藏,所谓的文化会所等;吃海参燕窝,喝茅台洋酒等等,成为所谓的文化时髦,文化产品都成为一般老百姓望而却步的奢侈品;另一种是各类文化场所高价位、高票价,把广大群众挡在了景区外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中共新乡市委宣传部丁同民同志高屋建瓴地说,文化高地的概念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地域性、标志性、先进性、人民性、创新性。他强调说,文化产品不是奢侈品,是快餐;文化产品要让老百姓消费得起;老百姓不敢亲近文化产品、享受不了文化产品,那不是文化高地。他提议,我们各类文化场馆,各类文化景区都要让老百姓进得去门,不能让老百姓望而却步。他的话,讲到了文化高地建设本质,讲到了文化高地建设为什么人服务的关键问题。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和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也给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指出了方向。试想一个文化产品再精美,如果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欢、所接受、所享受、所消费,那这个文化产业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这个文化高地建设也就失去了阵地,文化产业高地也就无从谈起、文化产品就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