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子久  (长垣市)


前言:
讲好中国故事!

"发现河南之美"展示河南人风采!
 
妇姑城南风雨秋,妇姑城中人独愁。
愁云遮却望乡处,数日不上西南楼。
故人薄暮公事闲,玉壶美酒琥珀殷。
颍阳秋草今黄尽,醉卧君家犹未还。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岑参写的一首诗《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长垣历史上因为两位贤达的女士修妇姑祠,后称妇姑城,又是匡城的别名。西南楼是唐朝时长垣著名的酒楼,因大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而闻名至今,文化传承千年而不朽,西南楼成为厨乡长垣的又一个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化符号。
       
时光荏苒千年,逝去的无数风烟掩埋了多少历史故事和人间爱恨冷暖,令人扼腕叹息!
       
唐代长垣烹工已有史料记载,400余款肴馔流传民间。宋时长垣为京畿之地,烹饪文化达到一个高峰。清朝更有名厨孙可发给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做一道“糖醋软熘鲤鱼焙面”,龙颜大悦,获赏二十两白银。近代烹饪大师刘国正出过《中餐纲目》,钓鱼台原行政总厨国宝级烹饪大师侯瑞轩,人称“侯爷”,最早跟着刘国正大师学习厨艺,侯大师曾给两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服务。闻名遐迩的“肉丝带底”,“芙蓉鸡片”“杜记油馔”,“李记豆腐脑”,“京都老蔡记”,“阿五美食”等等美食名吃数不胜数,后人并不墨守成规,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对豫菜进行了创新,一步步发扬光大。甚至走出国门,香飘四海。

     
厨乡长垣烹饪名师人才辈出,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天不说“大咖”,说说“名不见经传”的新西南楼主李向阳和他的“荷香猪蹄”。
     
新西南楼主李向阳是个传奇人物。十几年前,在他开的小店吃过饭,当时印象更深的是这个人怎么叫李向阳这个名字?电影里响当当的游击队长的名字啊!全靠一片小店养家糊口,开始没多少名气,小店生意也一般,后来小店也不开了,练过武术的他胆大心细,豪爽仗义,“行走江湖”去了,不是当保镖,而是去打工了,在铁路上当过临时工,干过防腐的施工队长,十余年,足迹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一度和李向阳失去联系,中间没有任何信息。后来听不少人说,火车站南边路东那一家“满堂香卤肉店”,“啧啧啧”,味道美极了,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叹。在厨乡长垣开饭店不容易,美食家如过江之鲫,名厨大师的师兄弟,徒弟徒孙比比皆是,凭的是手艺和绝活,还有“长垣村妇,赛国之厨”的民间高手,在高手林立的厨乡开饭店,并且一鸣惊人,真是不容易的很。我决定去“看看”,去一次,排队等桌,再去,还是排队等桌,第三次还是排队等桌,我忽发奇想,“等着”这个词最早的意思是不是"等桌”啊!李向阳忙啊,加上十余年不见了,俺俩以前也没深交过,不认识了。后来一聊,觉得在哪见过,确实见过。然后不太忙时,就坐下来和我边吃边聊,这“荷香猪蹄”“荷香卤肉”果然名不虚传,绝对大师级别的手艺。据说原二炮部队老首长品尝了“荷香猪蹄”后,大加赞赏,说:啥时候能尝尝热猪蹄就好了。正聊着,忽然就拿出手机让我看他写的文章,署名新西南楼主,光这名字就知道文化底蕴了。写的文章让我非常震撼,专业水平啊!写他家的红色历史,写他的打工经历,写他创新发展的“荷香”系列美食,让我惊叹不已。私下想,这哥的水平当长垣作协副主席都没问题。李向阳是长垣著名革命人物李文隆同志的孙子,李文龙同志在冀鲁豫军区当过游击队长,先在长垣等地打游击,后来加入大部队,从中原打仗打到贵州黔南州,二十多年杳无音信,九死一生,解放后任黔南州公安局长。他父亲从小就和他爷爷失去了联系,知道当游击队长去打仗了,对父亲革命事业的无比崇敬,后来就给儿子起了个名字叫李向阳。李向阳的父亲李化平是郑大中文系高材生,后当教师,一生在思念父亲的煎熬中渡过,一生与世无争。


“红三代”李向阳从未靠祖父的影响生活,打工十几年吃了不少苦,回来继续开卤肉店,精心炮制去腥去膻去腻提鲜提香的独门秘制香料,大火去腥,小火熬香,微火入味,再去荷塘采摘新鲜荷叶,为“荷香开花猪蹄”精制“出嫁”盛装,“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香远益清,如李家的文化和人品一样。烹制猪蹄卤肉的间歇,或熬制猪蹄的空闲时间,李向阳就品茗煮文,文如荷香一般悠长。

忽然就明白了,新西南楼主演绎的是荷香一般的文化元素。

 

作者简介:

李子久,笔名:金易。中共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长垣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